4月中為了拍海芋季,上了台北2次,第一次因為天公不作美下起雨來,只好打消上山的念頭,
只好又背著相機扛著腳架回花蓮去,隔週不信邪又衝了一次,不知道是不是上次撲空的關係,
老天這次似乎特別照顧我,拍海芋之行實在是有夠順的~
每年3~4月時,陽明山上的竹子湖都會辦海芋季的活動,不但可以看到整遍的海芋花海,還可以親手下田採海芋。
此行真的蠻順利的,光是搭乘大眾交通就順到有點誇張,聽去過的朋友說每到假日人都超多,而且等車或塞車都要很久,
雖然心裡早有打算,但此行完全沒遇到朋友說的情況啊,搭車幾乎都是隨到就剛好有車到,一整個lucky。
而且天氣也是想要拍的那樣,霧氣一下子來一下子去,天氣也不會太熱,真的是拍的很舒服啊~
竹子湖的地圖解說,因為是用步行的,所以蠻多地區並沒有過去。
處處都可以看到整片的海芋花海,生平第一次看到海芋花海,真的是蠻興奮的。
進去海芋田採海芋的行情每家不同,從8隻100元,到12隻100元都有,就算是只想進去拍個照,
好歹也跟店家捧個場,畢竟要維護也是需要花心力和成本的。
線上實景體驗(觀看大圖) 。
剛走沒多久就看到這個蠻特別的植物,後來問了店家才知道這個叫作天鵝絨,也是頭一次看到。
原以為這位農夫要動手採海芋,想說可以有採海芋的鏡頭可以捕捉,
但等了半天,他只有把桶子洗一洗,然後就東摸摸西模模離開了。
這張的由上往下拍的形狀,還蠻像一顆心的,就叫它做「心中有心」。
這個角度和形狀是不是很像飯匙倩啊
露珠加上皎白的紋路,早知道就帶著攝影師的法寶來,
就不用找有水珠的找得這麼辛苦了。
沙翁女子化身成了海芋,只為在竹子湖見君一面
(好像太知青了,不是我的TONE)
別怕,安心地靠在我的身上,讓我來保護妳(老師說學會說故事,擬人化)
你們這三個小子,可要好好聽我說的話啊~
以上為練消謂時間,接下來開始恢復正常。
當天的天氣正好就是有霧氣的景色,搭配來往的遊客,讓美麗的海芋田更增色不少。
不過拍海芋也是算有點難度,因為海芋本體是白色的,和葉子的反差又很大,
往往不是把花拍到OVER就是葉子曝光不足。
這時可以利用望遠的焦段來拍攝,使用點測光的測光方式,以測花的部份來拍攝。
使用廣角時,也是先用點測光測好後,再將EV增加數格後拍攝,反正數位攝影好像就是可以現拍現看。
有時也可以利用點測的方式,來突顯反差較大的主題,像這張以海芋為主題,即使下方的葉子不明顯也無所謂了。
對於拍攝有霧的風景還算在摸索階段,不知何時才能拍出前方清楚,後者又有忽險忽現的層次感。
在海芋季時也有很多遊客可以充當人像拍攝的主角,沒安排好的表情應該才是最自然的吧~
仔細觀察也可以找到不同於別人的拍攝主題,枯萎的海芋加上浮萍也別有風味。
就算是用小台的數位相機,也是可以拍到不錯的效果喔~
以上是不專業不負責的攝影教學,接下來是花絮報導。
在海芋田旁看到處理海芋後的情形,不知怎麼,讓我想起了剝箭筍的畫面
食材猜猜樂時間又到了,猜猜這是什麼花?
解答:白蘿蔔的花,當時也是想半天,結果看到露出土外的蘿蔔才恍然大悟。請選取右方文字。
這個就真的不知道是什麼植物了,長著一串串有從紫到綠的果實。
這片枯木的形狀,像不像某牛仔褲「空」系列的雲朵圖案。
在溪邊看到的不知名小花。
在溪邊除了可以看到小花,還好幾次看到了水蛇,不過每次要拍時都來不及,只有錄到身體游進石縫的畫面。
紅到不行的楓葉,其實這不是楓葉,應該是槭樹的一種,這些紅色的都是新生的嫩葉,過一陣子就會變成綠色了。
第一眼看到彩色的海芋時,還真以為是新改良的品種,靠近一看才發現,這些都是用噴漆噴上去的。
到了中午用餐時間,選了家叫苗榜的店家,入園費100元,但可以抵消費或是採海芋,
這家應該算是規劃很好的,園中除了海芋田外還有許多花卉和庭園造景,而且還有提供茶點和合菜。
3個人的低消剛好點了3碗地瓜湯,一份綜合小饅頭,還有一份手工炸豆腐。
畢竟要3個人叫合菜來吃,也是不太划算的,反正大家也不太餓~
綜合小饅頭還不錯錯,只味也很多樣,有全麥、綠茶、芝麻等口味。
手工炸豆腐也不賴,豆腐是那種傳統外皮較粗的,口感外酥內軟。
下山前遇到扛著一大捆海芋的人,可惜來不及搶拍,因為相機都收好了,還好隨身機還有拍到。
最後也謝謝一旁偷拍的朋友,不然就不能證明我有去竹子湖拍海芋了
觀看全部照片,點選照片可以觀看詳細資訊。
下載Google Erath版電子地圖(需先安裝Google Earth)
寫完此篇才發現,電腦出了點問題,導致轉出來的影片都沒有聲音,就先將就著看吧~已修復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