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在花蓮縣壽豐鄉中,有這麼一個富有人文、創意、客家文化的文史館。
壽豐鄉在日據時代時是日本作為移民村的據點,所以位在壽豐鄉的豐田社區中,
還留有大量日據時代的文化遺跡,像是碧蓮寺、鳥居、地神祠、菸樓.....
豐田社區是由豐山、豐裡、豐坪三個村所組成。
早期,這裡的社區媽媽自發性的開始為社區服務。
慢慢地,社區裡的人和一些學者志工們就組成了現今的「牛犁社區交流協會」。
「牛犁」的是取「牛若肯做,不怕沒田可以犁」之意。
協會的成員大多數沒有傲人的學歷或社會地位。
也沒有高收入或高科技,有的只是一份對家鄉的認同與對鄉寸價值的堅持。
文史館裡展出的,都是社區內創作的手工藝品和傳統文物及一些難得的歷史照片。
在文史館的牆上掛著一幅特別的壽豐鄉地圖,
地圖上的每個村莊都是用不同顏色花紋的軟陶所拼湊而成,
相當費工、費時、費心思喔~
而館中也有陳列一些手工的加工藝品,有些是廢物再利用,
有些是有販售的,有些是非賣品。
這些漂亮的手工製品,是一種叫作軟陶所加工製成的,上面這些美麗的花紋,
都是用手工將不同顏色陶土,加上巧思混捏後而成的圖案。
而這些都是社區媽媽們親手一個個完成的。
社區內另一個有特色的就是拼布了,
這裡的遊客留言板也都是純手工製成的拼本筆記本喔~
而拼布藝術也是客家文化中的一部份,
因為客家人節儉,捨不得把用剩下的布料丟棄,便利用巧思,賦予其另一種風貌。
這裡還可以預約體驗DIY實作:軟陶手工藝、拼布手工書、拼布萬用袋等...
今天的天氣好到連蝸牛都出來作日光浴了,還是幾乎全身都跑出來。
而在文史館不遠處,可以看到日據時代遺留下來的「鳥居」,
再往裡面走,就可以來到碧蓮寺。
第一次踏入碧蓮寺時,感覺就像來到了日本的神社似的。
碧蓮寺前身為日據時代所興建的豐田神社,這裡還可以見到石燈籠、石狗開村記念等遺址。
這一對石狗也是有公母之分的喔,聽館內的人員解說:
在傳統大男人主義裡,只有男人可以說話,女人只有閉嘴聽話的份。
所以就可以依此辨別那隻是公那隻是母吧~
線上實景體驗(觀看大圖) ,可用滑鼠控制播放速度或方向。
原早的碧蓮寺已因風災而倒塌,現今的碧蓮寺是由地方人士共同出資興建供奉小屋,
後來又在熱心人士的捐助下幾經改建擴增,才成為現今的碧蓮寺。
地址:花蓮縣壽豐鄉豐裡村中山路320號(豐裡國校對面)
電話:03-8653830
營業時間:早上9:00~下午17:00(週一休館)
座標:N 23.84129°,E 121.50785°(豐田文史館)
N 23.83914°,E 121.50148° (碧蓮寺)
檢視較大的地圖